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会议信息

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1-05-27  浏览次数:3906

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研讨会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前苏联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材料研究院、强度物理及材料科学研究院于1991年共同倡议组织的定期轮流在中国和俄罗斯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召开了十次,实践证明这是两国之间在冶金学及材料科学界的一种有活力、有实效的学术及技术交流形式,并已成为两国冶金材料界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通过研讨会的渠道,双方参加的单位之间己签署和执行了多项科研和技术合作协议,有的已直接发展成为技术贸易合同,为加强中俄科技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研讨会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每两年分别在中俄两国举办的国际例会。经过双方组委会研究决定,第十一届中俄双边新工艺新材料研讨会定于20111010-14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将组团参加研讨会。中方组委会热烈欢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界的科技专家及厂矿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踊跃与会并发表论文或进行生产技术的经验交流,参观考察,洽谈业务等活动,共同推动中俄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现将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11010-14

二、会议地点

俄罗斯圣彼得堡

三、研讨会组织单位

俄罗斯科学院

俄罗斯科学教育部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

俄罗斯科学院A.A.巴依科夫冶金材料研究院

俄罗斯科学院I.B.格列宾西�夫化学硅酸盐研究院

俄罗斯I.P.巴尔金诺黑色金属冶金设计研究院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

俄罗斯联邦稀有金属研究院

国际科学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四、会议宗旨

发展在新材料与工艺创新方面的双边科技联系;推广应用先进科研成果。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新工艺新材料科学研究。

五、会议主要议题

1.材料科学的基础问题;

2.航空航天材料、轻金属合金;

3.能源材料、包括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的生产;

4.电子材料;

5.生物医学材料;

6.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

7.稀有及贵金属材料、高纯材料;

8.无机材料,包括结构功能陶瓷材料;

9.材料冶金过程和工艺技术,节省能源、资源及工业生态环保问题;

10.激光信息技术复杂形状产品的制造技术;

11.材料的预制模型技术;

12.复合材料。

六、俄方组委会名单

    :松采夫.К.А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席:潘琴科. В.Я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激光材料研究院

        巴勒和缅科.Ю.Н 教授莫斯科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

    书:西马科夫. С.В教授俄罗斯科学院A.A.巴依科夫冶金材料研究院

    员:

基阿诺夫.Е.М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布兹尼科.В.М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列昂叶夫.Л.И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奥遂科.В.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嘎巴洛夫.Е.Н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叶留金.А.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潘宁.В.Е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纳瓦达勒采夫.В.М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舍普琴科.В.Я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卡勒保夫..Ю.А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巴雷诺夫.С.М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库列金.Ю.Н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布勒和诺夫.Г.С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格雷高拉维奇.К.В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卡拉巴索夫.Ю.С  教授

杰明.В.А        教授

沙和巴索夫.Е.Х  教授

伊万诺夫.Л.И    教授

拉特�夫.А.И    教授

塞瓦斯基亚�夫.В.И教授

木拉道夫.А.В    教授

撒夫琴科.А.Г    教授

七、中方组委会名单

名誉主席:王淀佐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教授

    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福康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 屠海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属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副 主 席:李静海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黄伯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    

      李晓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孙传尧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显扬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 教授

 徐宪民   嘉兴学院院长教授

      张洪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员:

张懿、陈国良、邱定蕃、何季麟、王崇愚、程家怡、张少明、周荣、奚正平、刘敏、田志凌、刘希政、熊天英、王兆文、刘光勋、卢世刚、周瑜、聂祚仁、李培杰、黄倬

八、会议报名

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必须于2011530之前将报名表(附后)提交给组委会秘书处,以便办理有关手续。 

各参会单位和个人的出国邀请信由秘书处统一办理。与会的机票可自行购买或由学会统一购买,人事政审及护照由与会代表所在单位办理。

九、注册费

研讨会参会人员注册费为300美元,在研讨会举办地点报到时缴纳,食宿费用另付。在俄期间的食宿、技术考察等各项具体费用将在第二轮会议通知中告知。

十、技术考察和参观

研讨会举办时计划组织技术考察,自愿报名参加,时间为3――4天。将根据代表的意愿组织会后技术考察参观,初步定为莫斯科、伏尔加格勒及圣彼得堡等地。各位代表会后参观的意向请在报名时通知秘书处,以便与俄方组织者联系,详情将在第二轮通知中通报。

十一、会议语言

研讨会的官方语言是汉语、俄语和英语,即中方作者应提供英文摘要和全文,口头报告可用中文,会议组织现场翻译;俄方作者亦用英文提供摘要和论文,用俄语发言,会议安排译成中文。

十二、论文

研讨会上将宣讲20篇论文(中方与俄方各10)。其余论文将通过墙报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会论文,会议之前将在俄罗斯未来材料杂志发表。

有论文的参会人员必须于2011625之前将论文提交给秘书处。论文用英文撰写,内容应不超过6A4纸(12号字,1.5倍行距,页边距2.5厘米)。用Word文档编辑,应包括:作者姓名(用拉丁字母拼写),工作单位,地址,电话,E-mail地址,摘要,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十三、中方组委会秘书处

杨焕文  秘书长    崔雅秋  秘书     高焕芝  秘书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2  邮编:100814

电话: 010-63971450   63971458    传真:010-63965399

Email: nfsoc@163・com  

十四、俄方组委会地址

组委会学术秘书:西马科夫・S・V

第九届中俄双边新工艺新材料研讨会组委会

119991 俄罗斯 莫斯科 列宁大街49  俄罗斯科学院A.A.巴依科夫冶金材料研究院

E-mail:amp@imet.ac.ru    电话:499-135-4540
                          
第十一届申俄双边新工艺新材料研讨会

                                                         中方组委会秘书处


© 2018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管理维护: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19190